《名画录》:“吴道子尝画佛,留其圆光,当大会中,对万众举手一挥,圆中运规,观者莫不惊呼。”画家为之,自有法,但以肩倚壁,尽臂挥之,自然中规。其笔画之粗细,则以一指拒壁以为准,自然均匀。此无足奇,道子妙处不在于此,徒惊俗眼耳。
《名画录》:即朱景玄《唐朝名画录》,旧时载籍又称《唐画断》。朱景玄,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官至翰林学士。
按:此下引文非《名画录》原文,今为区别,仍加引号。
吴道子: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唐代著名画家。年轻时浪迹洛阳,玄宗闻其名,召入禁中,改名“道玄”,字道子,授内教博士,又令非有诏不得画。特擅长佛道人物,兼工山水画。
《名画录》记载:“吴道子有一次画佛像,留着圆形的佛光不画,当无数人聚会来观看时,他对着万众举手一挥,画出来的圆像用圆规画出来的一样,观看的人无不惊呼。”画家这样画圆,自有其办法,只要用肩膀倚住墙壁,完全伸直了胳膊从头顶上挥开去,画出的痕迹自然就合乎圆规的矩度。至于笔画的粗细,则用一个手指抵在墙壁上作为标准,自然画出来就均匀。这无足奇怪,吴道子绘画的精妙之处不在这里,他这做法只不过惊动一下俗人的眼目而已。
晋宋人墨迹
晋、宋人墨迹,多是吊丧问疾书简。唐贞观中,购求前世墨迹甚严,非吊丧问疾书迹,皆入内府。士大夫家所存,皆当日朝廷所不取者,所以流传至今。
现存的两晋及刘宋时人物的书法真迹,大都是吊丧问疾的书信之类。唐代贞观年间,搜访购求前世书法真迹的措施非常严格,只要不是吊丧问疾的书信之类,全都入于皇宫的内府。如今士大夫家所收藏的,都是当时朝廷所不收的,所以能够流传到现在。
徐熙与黄筌
国初,江南布衣徐熙,伪蜀翰林待诏黄筌,皆以善画著名,尤长于画花竹。蜀平,黄筌并子居宝、居寀、居实,弟惟亮,皆隶翰林图画院,擅名一时。其后江南平,徐熙至京师,送图画院。品其画格,诸黄画花,妙在赋色,用笔极新细,殆不见墨迹,但以轻色染成,谓之“写生”;徐熙以墨笔画之,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神气迥出,别有生动之意。筌恶其轧己,言其画粗恶不入格,罢之。熙之子乃效诸黄之格,更不用墨笔,直以彩色图之,谓之“没骨图”,工与诸黄不相下,筌等不复能瑕疵,遂得齿院品。然其气韵,皆不及熙远甚也。
徐熙:金陵(今江苏南京)人。南唐时不仕,后入宋。与黄筌并为五代宋初花鸟画不同流派的代表人物。
黄筌(约903—965):字要叔,成都(今属四川)人。仕前、后蜀,入宋,官至太子左赞善大夫。与诸子及弟惟亮并善花鸟画,自成一派。
本朝立国之初,江南处士徐熙,后蜀翰林待诏黄筌,都以善画著名,尤其擅长画花竹。后蜀平定后,黄筌及诸子居宝、居寀、居实,以及弟惟亮,都入宋而隶籍于翰林图画院,擅画名于一时。此后江南平定,徐熙被征至京师,也送到图画院供职。品评他们的绘画风格,黄氏父子兄弟画花,妙在着色,用笔极为鲜艳细致,几乎看不到墨迹,只以淡淡的色彩染成,他们自称为“写生”;徐熙画花,则是用墨笔画的,特别潦草,然后在水墨上略施彩色,神气便迥然而出,别有一番生动的韵味。黄筌妒忌徐熙超过自己,就说徐熙的画粗糙拙劣不入流,徐熙遂被罢去图画院待诏的职事。徐熙之子于是仿效诸黄的风格,更不用墨笔,而直接用彩色来画,称所画为“没骨图”,且精工与诸黄不相上下,黄筌等也不再能指摘其瑕疵,因而得以列入图画院入品的作品中。然而所谓“没骨图”的气韵,已远不及徐熙的作品。
学书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