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中书省中植紫薇花唐玄宗时期深信紫薇花为帝居之义再加上中书省
者中书省中植紫薇花:唐玄宗时期,深信紫薇花为帝居之义,再加上中书省多种紫薇花,于是便将中书省改为紫薇省,成为史上唯一一个以花命名的官署名,其中的官员也伴以紫薇的名号,如中书郎称为紫薇郎等。不过这种命名也仅存活了几年,后又改为中书省。但在中书省种植紫薇花的习惯却沿袭下来。
唐朝贞观年间,皇帝命令度支司寻找杜若,省郎因谢朓诗中说:“芳洲采杜若。”便责令坊州进贡杜若。当时人都嗤笑这件事情。至于一些唐朝的旧例,比如中书省种植紫薇花,又和坊州进贡杜若的事情有什么不同呢?然而却被历代遵循,并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对。而今舍人院中的紫薇阁前依然种植紫薇花,也是沿袭了唐朝旧例的缘故。
汉人有饮酒一石不乱。予以制酒法较之其 ,每粗米二斛,酿成酒六斛六斗。今酒之至醨者② ,每秫一斛所 ,不过成酒一斛五斗,若如汉法,则粗有酒气而已。能饮者饮多不乱,宜无足怪。然汉之一斛,亦是今之二斗七升。人之腹中,亦何容置二斗七升水邪?或谓石乃钧石之石,百二十斤。以今秤计之,当三十二斤,亦今之三斗酒也。于定国食酒数石不乱④ ,疑无此理。
其较:通“校”,校验。醨(lí):薄酒,不浓烈的酒。
所秫(shú):高粱米。于定国:西汉后期的大臣,官至宰相。
汉朝时有一个人饮酒一石而不醉。我曾经以酿酒法来校验这件事情,(汉朝时期)每二斛粗米,可以酿成六斛六斗酒。而今的薄酒,每一斛高粱米,也不过酿成一斛五斗酒,如若像汉朝那样的酿酒方法(酿出来的酒有原材料的三倍之多),那么也只是徒有一些酒味罢了。(像这样的酒)能喝酒的人喝再多也不醉,应该也不足为奇。不过汉朝时期的一斛,也就是现在的二斗七升。人的肚子,又如何能容下二斗七升的水?或者说石是钧石的石(一种重量单位),一石则为一百二十斤。换算成今天的计量单位,应为三十二斤,也就是现在的三斗酒。史书上记载于定国饮酒数石而不醉的事情,恐怕是没有这等道理的。
古说济水伏流地中其 ,今历下凡发地皆是流水② ,世传济水经过其下。东阿亦济水所经,取井水煮胶,谓之“阿胶”;用搅浊水则清。人服之,下膈、疏痰、止吐所 ,皆取济水性趋下,清而重,故以治淤浊及逆上之疾④ 。今医方不载此意。
- 90%以上的简历都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图]
- 证监会怎么考进去[图]
- 排版设计岗位职责是什么?[图]
- word排版如何将内容自动编号?[图]
- 物业管理专业要考哪些证[图]
- 对于应届生来说,五险一金真的很重要吗?[图]
- 前十份工作要有利于未来的职业发展[图]
- 服用川木香有效的药用价值健康[图]
- 给宝宝喂药的十种错误[图]
- 产后妈妈,学习喂养宝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