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气在中寒温不适饮食不节浊气留于肠胃浊气饮食积滞之气清气在下
浊气在中:寒温不适,饮食不节,浊气留于肠胃。浊气,饮食积滞之气。
清气在下:清冷寒湿之邪,侵入人体必从足部开始。
针陷脉则邪气出:各经腧穴多在人体凹陷部位,驱寒邪,需刺各经陷脉,经气行,则邪气出,所以取阳邪在上部。
针中脉则浊气出:针三里可排除肠胃浊气。中脉,中部阳明之合穴,即足三里穴。
针太深则邪气反沉:应浅刺之病,深刺反会引邪深入。
五脉:五脏腧穴。
取三脉者恇(kuānɡ):泻手足三阳经穴,致形气虚弱。三脉,手足三阳脉。
邪气在人体经脉之内,风热之气常在上部;饮食积滞之气常停中部,寒湿之气常留下部,因而针刺部位也就不同了,刺上部各经腧穴可使风热之气外出;刺阳明之脉,可以排除胃肠积滞;病在浅表而针刺太深了,能够引邪入里,加重病势。因此说:皮肉筋脉各有它的部位,病证各有它的适应孔穴,情况不同,就应该随着病情慎重施针。不能实证用补法,虚证用泻法,这就是损不足而益有余,会加重病情。精气虚的病人,误泻五脏腧穴,会致人于死;阳气不足的病人,误泻三阳经的腧穴,可以致正气怯弱,神志错乱。总之,误泻阴经,耗伤了脏气,会致死;误泻阳经,损伤了阳气,会发狂证。用针不当的害处大致如此。针刺时,需要候气,如刺后尚未得气,不应拘泥手法次数的多少,必须等待经气到来;如果针已得气,就可去针不再刺了。九针各有不同适用证,针形也不一样,在使用时,要根据病情分别选用。总之,针刺的关键,是要得气,针下得气,必有疗效,疗效显著的,就像风吹云散,可以看到明朗的天空那样。这些都是针刺的道理。
黄帝曰:愿闻五脏六腑所出之处。
岐伯曰:五脏五腧,五五二十五腧;六腑六腧,六六三十六腧。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腧也。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
五脏六腑所出之处:脏腑各自联属的经脉脉气所出之处。
二十五腧:每脏有井、荥、输、经、合之五腧穴,五脏共二十五穴。
三十六腧:每腑有井、荥、输、原、经、合六腧,六腑共三十六腧穴。
络脉十五:十二经各有一络脉,加任、督及脾之大络,共十五络。
- 90%以上的简历都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图]
- 证监会怎么考进去[图]
- 排版设计岗位职责是什么?[图]
- word排版如何将内容自动编号?[图]
- 物业管理专业要考哪些证[图]
- 对于应届生来说,五险一金真的很重要吗?[图]
- 前十份工作要有利于未来的职业发展[图]
- 服用川木香有效的药用价值健康[图]
- 给宝宝喂药的十种错误[图]
- 产后妈妈,学习喂养宝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