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得异常潇洒有他的特殊风格晚唐皇甫松是一位不慕荣华的处士《尊
写得异常潇洒,有他的特殊风格。晚唐皇甫松,是一位不慕荣华的处士。《尊前集》里保留了他的六首《竹枝》,每首只十四字,加上“竹枝”、“女儿”的和声,兼用一些双关字眼,却是当时南方民歌的本色。录五首如下:木棉花尽(竹枝)荔枝垂(女儿),千花万花(竹枝)待郎归(女儿)。芙蓉并蒂(竹枝)一心连(女儿),花侵槅子(竹枝)眼应穿(女儿)。筵中蜡烛(竹枝)泪珠红(女儿),合欢桃核(竹枝)两人同(女儿)。斜江风起(
写得异常潇洒,有他的特殊风格。
晚唐皇甫松,是一位不慕荣华的处士。《尊前集》里保留了他的六首《竹枝》,每首只十四字,加上“竹枝”、“女儿”的和声,兼用一些双关字眼,却是当时南方民歌的本色。录五首如下:
木棉花尽(竹枝)荔枝垂(女儿),千花万花(竹枝)待郎归(女儿)。
芙蓉并蒂(竹枝)一心连(女儿),花侵槅子(竹枝)眼应穿(女儿)。
筵中蜡烛(竹枝)泪珠红(女儿),合欢桃核(竹枝)两人同(女儿)。
斜江风起(竹枝)动横波(女儿),劈开莲子(竹枝)苦心多(女儿)。
山头桃花(竹枝)谷底杏(女儿),两花窈窕(竹枝)遥相映(女儿)。
这与刘禹锡的七绝体《竹枝》九首,在风格情调上,都是有所不同的。
总之,词到了晚唐,已是普遍发展起来了。可惜那些有才能的诗人,不肯向群众学习,改用这种新形式来反映现实,为人民说话,结果被温庭筠领到另外一条道路上去,造成了所谓花间派的一股歪风。这是词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遗憾。
延伸阅读: